夯实基础研究根基 谱写“繁花硕果”未来
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,加强基础研究,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,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。
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石。没有相对论,GPS系统就无法精确定位;没有生物科学,物种改良将事倍功半……基础研究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,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。
近年来,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、加速跨越,实现了历史性、整体性、格局性重大变化,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。悟空、墨子、慧眼、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;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;特高压输变电、杂交水稻、海水稻等世界领先……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,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。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。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,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、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。在新发展阶段,必须更加注重基础研究,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。
加强基础研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,要加大投入,创造良好科研生态,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,持续不断做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。
加大科技投入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。对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,有助于从源头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,有助于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培养世界级的领先人才。只有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,才能给科技创新注入“强心剂”和“动力源”。
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。发展强大的基础学科,需要一大批对基础学科有志趣的青年才俊。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,要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,引导广大青年自觉肩负历史使命,坚定前进信心,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、担大任,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过程中,应不断改进基础研究人才评价体系,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、质量、实效、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。基础研究评价要实行分类评价、长周期评价,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,使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真正发挥“指挥棒”的作用,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踏实认真地从事基础研究工作。
加强基础研究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。基础研究着眼长远,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社会各界持之以恒抓,一步一个脚印走,努力实现更多“从0到1”的突破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。(于宗华)
新闻爆料:0516-82345678 商务合作:0516-85792397 13775881757
版权声明: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、彭城晚报、都市晨报、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,受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的保护,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。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,如擅自转载、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,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。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!
-
宋乐伟调研指导夏收夏种和粮食收储工作
要闻 / 时间:2023.06.09
-
云龙 生态高颜值 发展高质量
云龙区 / 时间:2023.06.09
-
用活“小积分”兑换“大文明”
贾汪 / 时间:2023.06.09
-
云龙 生态高颜值 发展高质量
要闻 / 时间:2023.06.09
-
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
要闻 / 时间:2023.06.09